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一年时间里,全国近6000家牙科诊所卷款跑路。患者交了上万预付款,牙冠还没粘牢,诊所已人去楼空。连泰康拜博、优贝口腔这类连锁品牌都接连关店,让人费解。
种植牙集采后价格明明降了不少,原本一万二的种植牙,现在五千五就能拿下,有的韩系品牌,有套餐的时候直接做到三千九百九全包。按理说老百姓看牙更方便了,诊所生意该更好才对,怎么反而活不下去了?

价格战打穿了行业底线
我们先从价格说起,集采确实给患者省了钱,但对不少诊所来说,等于断了财路。
集采后,国产种植体拿货价在六百三到一千二之间,韩国登腾、奥齿泰这类常用品牌,拿货价也才七百七到九百一。可在以前,有些诊所把国产货贴个外文标签,转手就能卖八千。现在价格透明了,这招彻底失灵,利润从几千块骤降到几百块。

这里要提一句,不少诊所早把钱砸在了别处。要么疯狂开分店,单店装修加设备就投几百万。要么砸钱做网络推广,竞价排名一次点击就要几十块。更有甚者,直接把患者的预付款拿去周转。等种植牙赚不到快钱,资金链瞬间就断了。2024年上半年,就有2401家诊所注销或吊销,比2023年全年还多一倍。
低价引流玩的全是套路,有些诊所喊着“0元种植”的口号拉人进门,一检查就说牙周要治、骨量不够要植骨,最后花的钱比正规诊所还多。患者被坑几次,自然不敢再信。信任没了,生意也就黄了。

诊所竞争白热化
走在街上,两步一家牙科诊所绝非夸张。2019年全国才7万家,到2022年直接飙到12万家,增长超60%。这么多诊所抢有限的客源,怎么可能都活得好?
开诊所的门槛被拉得太低,找个门面,买几台二手设备,挖两个医生,就能开张。医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,有人连执业证都查不到,却敢给人种牙。有些诊所宣传医生是“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”,听着挺专业,实则交钱就能注册,连假名都能通过。

这种情况下,同颗牙的治疗方案能差出十万八千里。有人咨询七八家诊所,补牙报价从三百到五千不等。明明补补就能好的牙,有的诊所非要建议根管治疗加牙冠,甚至直接拔了种新的。患者根本分不清谁在说真话。
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?有的街道上挤着五六家诊所。大家一门心思拼低价、搞套餐、砸广告,没人愿意沉下心做医疗质量。这种恶性循环里,能撑下去的注定是少数。更恶劣的是“接力跑路”,上一家倒闭后,关联方换个招牌接手,再接着收费,把患者当韭菜割。

预付款模式埋下雷
牙科诊所特别爱收预付款,尤其是正畸、种植这类长期项目。咨询师会盯着你说,预付一万八,后续不用再花钱,一年半就能矫正好。听着划算,不少人就交了钱。
可关键是,钱一旦交出去,患者压根没法知道诊所拿去做了什么。有的用来开新店,有的被老板挪用,还有的直接填了之前的窟窿。上海静安区的臻威口腔,前股东卷走1500万预付款,新股东接手才发现是个空壳。

广州的刘先生更倒霉,在某口腔诊所交了钱,取模后等着戴牙,到了约定日期却发现诊所关门。他口腔里还留着5颗种植体螺丝钉,其中一颗已经松动。群里900多个患者和他一样,要么牙没种完,要么正畸到一半,预缴的钱没地方退。
2024年跑路的6000家诊所,多半靠预付款续命。还有些诊所更黑心,打着“存几万保终身”的旗号,哄得老年人把养老钱都投进去。结果诊所撑不过半年就倒闭,钱要不回来,牙也没治好,后续治疗还得再花钱。

过度医疗害人又害己
牙疼起来让人坐立难安,这时候去诊所最容易被坑。
举个真实的例子,哈尔滨一位77岁的老人,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还装了5个心脏支架。按医疗规范,他单次拔牙不能超过2颗,术后必须监护。可诊所为了多赚钱,一次性给他拔了12颗,还种了6颗,手术做了4小时。老人离开诊所半小时就开始吐血,当晚就因失血性休克去世了。

浙江永康一个男子,一次拔了23颗牙、种了12颗,术后13天死于菌血症引发的心梗。上海一位80岁老人,拔9颗牙后喉头水肿,差点窒息。这些悲剧背后,都是诊所把赚钱看得比人命重。
行业里早有共识,老年人单次拔牙最多1到2颗,高危患者术后得留观2到4小时。但很多诊所为了提高效率,把规矩当耳旁风。医生也没办法,诊所定的是销售任务,不是治疗目标,不多推项目就拿不到提成。

这种做法短期能赚快钱,长期必然出事。患者发现被过度治疗后,不仅不会再来,还会到处投诉。口碑砸了,诊所离倒闭也就不远了。更麻烦的是,诊所跑路后病历也会丢失,新医生没法了解治疗情况,后续治疗风险陡增。
行业洗牌后会怎样
现在的牙科行业,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。那些靠套路赚钱、不重医疗质量的诊所,正在被快速淘汰。但这绝不意味着牙科生意凉了。

我国60岁以上老人平均只有8颗牙,美国老人能有26颗。种植牙每年潜在需求2600万颗,实际渗透率才1.2%。儿童龋齿率超过70%,青少年正畸需求满足率不到30%,基础治疗和预防市场都藏着大机会。
说白了,关键得换个玩法。有些诊所已经推出“三阶段付费”:初诊付30%,中期治疗完付50%,复查没问题再付20%。患者心里踏实,诊所也能稳定回款。

还有的工作室把价格表贴在前台,耗材多少钱、服务费包含什么,写得明明白白。患者不用猜来猜去,自然愿意上门。北京有家诊所更实在,直接公示医生执业证和耗材溯源码,反而吸引了不少回头客。
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更是块蛋糕,这些地方的口腔消费增速是一线城市的2.3倍,但医疗资源只占全国22.5%。连锁品牌搞“中心医院+卫星诊所”模式,单店投300到500万,不到3年就能回本。

技术进步也在帮行业减负,数字化设备、AI辅助诊断、3D打印种植体,让治疗更精准,成本也降了不少。国产品牌威高、创英的种植体,比进口便宜35%到50%,质量却不差。隐形矫治领域,国产时代天使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65%。
未来几年,行业淘汰率可能达到30%到40%,但留下来的诊所会活得更滋润。市场会慢慢集中到那些懂技术、重服务、讲诚信的机构手里。预计到2030年,口腔医疗市场规模能突破3810亿元,年增长11.5%。

看牙是实打实的刚需。老百姓不是不愿花钱,是怕被坑。诊所只要做到价格透明、服务靠谱、技术过硬,根本不愁没生意。那些想靠套路割韭菜的,早晚会被市场踢出去。
这轮倒闭潮看似惨烈,其实是给行业刮骨疗毒,让真正做医疗的人能站稳脚跟。
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