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印贸易摩擦与能源选择背后:长期伙伴关系裂痕隐现
近日,《纽约时报》援引一位接近印度决策核心的消息人士爆料,印度政府内部已清醒认识到,当前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分歧,以及印度坚持采购俄罗斯石油的立场,很可能会对两国长期构建的战略伙伴关系造成实质性伤害。这一判断背后,折射出美印关系近年来在合作表象下逐渐累积的矛盾,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这对 “民主盟友” 在利益冲突面前的真实互动状态。
从消息人士的表述来看,即便美印双方短期内能通过外交协商或利益妥协,暂时化解当前的关税争端与能源采购争议,美国白宫近几个月的一系列政策举动,也已在印度政府内部留下了 “不可靠伙伴” 的负面印象。要知道,印度自 21 世纪以来一直将美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协作对象,双方在防务、科技、经济等领域合作频繁 —— 仅 2023 年,美印双边贸易额就突破了 1900 亿美元,美国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。但如今,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与对印度能源选择的干涉,正逐渐消解印度对这份合作的信任基础。
在非公开场合,印度官员们已不再掩饰对美印关系前景的担忧。有匿名官员私下表示,此次围绕关税和俄罗斯石油的争议,绝非短期的政策分歧,更像是一道会长期影响双边互信的 “裂痕”。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,此前美国曾多次以 “国家安全” 为由,对印度加征钢铁、铝制品关税,而印度也通过提高美国农产品进口关税予以反制,双方贸易摩擦早已埋下伏笔。
能源采购则成为此次矛盾的 “导火索”。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・西塔拉曼此前明确表态,无论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何反复呼吁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印度都将坚持这一能源采购策略。在她看来,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,每年石油进口量超过 2 亿吨,而俄罗斯石油不仅价格比国际市场均价低 10%-15%,还能以卢比或卢布结算,有效降低印度的外汇支出压力。“所有决策都必须基于印度的国家利益,控制进口成本、保障能源安全,这是我们的首要考量。” 西塔拉曼的表态,直接回应了美国的施压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印度总理莫迪还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双边会晤中,特意强调俄印合作对 “全球和平与繁荣” 的关键意义。这一表述看似宏观,实则暗含对美国单边施压的间接回应 —— 印度不愿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,更希望通过多元合作保障自身利益。事实上,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份额已从 2021 年的不足 2%,飙升至 2024 年初的近 20%,俄罗斯成为印度第二大石油供应国,这种紧密的能源合作显然不会因美国的反对而轻易改变。
从当前局势来看,美印之间的分歧已超越单纯的贸易或能源问题,逐渐演变为对 “伙伴关系定义” 的认知差异:美国希望印度在战略上与自己保持一致,配合其对俄施压;而印度则更看重 “利益优先”,不愿为了迎合美国而牺牲自身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。这种认知差异若无法得到有效调和,《纽约时报》消息人士所担忧的 “长期伤害”,或许将成为美印关系未来难以回避的现实。
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